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方位对话《中国奇谭》首集导演!小猪妖为何打动人心?

学术趴编辑部 动画学术趴 2023-11-30

采访 /若风 
编辑 /彼方 
排版 /慧酱 

“虽然他们在《西游记》原著里边没怎么被提到,但是我觉得这些小怪一定有值得一写的地方。


豆瓣9.5、B站累计5000万次点击、各大主流媒体的接连报道......刚刚跨进2023年,《中国奇谭》可谓为关注国产动画发展的观众们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中国奇谭》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在这个由8部动画短片组成的原创网络动画合集中,11位动画导演纵览古今,从截然不同的题材切入,为观众讲述、呈现了动画是如何承载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哲学积淀。

而作为最先来到观众面前的“排头兵”,由於水导演的《小妖怪的夏天》无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为整个项目开了个好头。在播出后,该片凭借极为细腻的情感塑造以及极为独特的故事切入点引起了大众的热议。

“唐僧师徒不日就要抵达浪浪山,小猪妖收到拦截师徒四人的指令,努力工作制造陷阱,却反被奇葩领导各种折磨,偶然间听到孙悟空传奇事迹的它,心中泛起了涟漪......

——《小妖怪的夏天》剧情梗概”


而随着动画的播出,观众们对于本片的幕后故事也愈加感到好奇——於水导演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奇谭》的创作过程中,曾受到上美影前辈们怎样的反馈与鼓励?受到广大观众热议的故事结局,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动画学术趴就此邀请到了於水导演,请他与我们分享《小妖怪的夏天》的深度幕后。


受访人简介

於水,国内知名动画导演,曾创作了《云先生》《火红的青春》《星星梦》《禽兽超人》《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等作品。

目前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艺术系主任。



专访正文

学术趴:非常感谢於水老师接受动画学术趴的采访。请问您最开始是以什么样的契机参与到本次《中国奇谭》的制作当中的?

於水:最开始的缘起就是总导演陈廖宇老师找到了我,说美影厂要做一个比较好的合集式的动画片,然后问我能不能参与其中一部。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因为从小大家都是看美影厂的动画片长大的。我本身作为大学老师,平时给学生们讲动画,也经常以美影厂的片子作为片例,能有机会参与进来当然是非常高兴的。所以我和陈老师就一拍即合,随后就加入了。

学术趴:就创作层面上来说,《中国奇谭》项目有给到各位创作者具体的创作要求吗?

於水:这个项目还是挺自由的。在“中国奇谭”的总框架下会有一个范围,但(作品的题材)具体是现代的、古代的,还是现实的、幻想的,就完全没有任何要求。不过在执行过程中,他们会有一些更具体的要求,因为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会提交每个阶段的相应进度,包括当时片子的样态。项目方面会提出建议和意见。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既能享受到创作自由,同时老艺术家们,包括速达厂长、总导演,其实都能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

学术趴:据了解,在《中国奇谭》的创作过程中,上美影的老前辈们也会在创作过程当中给予一些创作者建议或鼓励,另外陈廖宇总导演也会和各个团队有紧密的合作沟通。请问《小妖怪的夏天》这部片子在制作过程中有受到这些老前辈的指导吗?如果有的话,具体是哪些呢?

於水:有的。我刚才也说了,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提交进度给项目方面去看,然后他们就会以文本的形式整理好,返回意见。

我这个片子收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正向的评价。当然也有一些建议,比如前期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会说作品美术风格上能不能再有突破。我觉得虽然《小妖怪的夏天》一开始的美术风格也是可以的,但它确实在中国传统的韵味上,包括在绘画性上,可能比现在(的风格)要弱一些。我们就根据这个建议,去实践了新的美术风格,最后做到了这一版的效果。我觉得回头看,确实如果没有那些建议的话,这个片子在美术风格上,可能会达不到现在大家对它赞美的这种高度。


学术趴:请问陈廖宇老师和《小妖怪的夏天》团队是如何进行沟通合作的呢?

於水:我和陈老师特别熟,我们小二十年前就开始合作了,经常在一起聊。具体到这个项目当中,其实一开始我提交了三个剧本。有一个现代的、两个古代的,但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陈老师在里边选了一个,我们就觉得可以按这个去做了。

但是同时陈老师又觉得,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更到位、更好的一个剧本呢?最后我就又想了最终的这个,就相当于第四个,然后提交了上去。大家都觉得这个好,包括陈老师也觉得好,然后这个项目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了。所以说也是陈老师稍稍给了一些压力,我们才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故事,也正是那一刻的这个决定,才决定了这个片子的诞生。在具体的制作创作过程中,我们还会有很多的沟通。我和陈老师的沟通完全没有障碍,也是无话不说的。

学术趴:请问老师您最开始是如何联想到《小妖怪的夏天》这个故事的呢?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在《西游记》中,连名号都没有的小妖怪作为一个切入点?

於水:既然提到了奇谈和妖怪,我就会去想,在中国所有的古代故事、神话故事里,大家最先想到的会是哪个故事——那可能还是《西游记》。一开始我会想一些,比如说白骨精,然后狮驼岭的三个妖王这些,但是到后来,我想那些小妖怪,他们无名无姓,好像从来没有人关注过。


而且我的创作视角,好像也一直喜欢关注一些小人物,所以我就开始思考这些小人物是不是可以展开写一写,然后我就开始想:他从哪里来?他工作上、生活上有苦恼吗?他在妖怪洞里边是处于一个什么层次?虽然他们在《西游记》原著里边没怎么被提到,但是我觉得这些小怪一定有值得一写的地方。所以我就开始琢磨起了这个故事,这就是故事的缘起吧。

学术趴:我们注意到,《小妖怪的夏天》既有着有趣的故事和令人惊奇的反转,同时也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现实指涉,就像您此前提到过的,包括一些对如今职场的反映,对于中国家庭的一些描写等等。关于用一个架空的故事去指涉现实,您觉得其主要的难点在哪?有什么相关的创作经验和心得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於水:说实话我倒没觉得特别难,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一气呵成就想出来的。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我们讲的所有的故事一定跟现实是有关系的,要不然观众是不会爱看的。推到最底层的逻辑,比如说人物的造型一定是观众能理解的造型。如果它特别抽象,我们完全不理解,那就无法产生共情和共鸣。

如果从这个逻辑去推的话,那一个妖怪既然在一个大王洞、一个系统里边,他又处于底层,那么他一定和大王洞里的其他妖怪有各种人物关系。这种人物关系下,我们可借鉴或者参考的就是人类世界的人物关系。这也是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这个妖怪的故事还是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

熊教头用小妖怪刷锅

此外,其实我也是受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启发:虽然我没读完金庸所有的小说,但看各种武侠片,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感觉就是,一开始的某个小人物,比如他练武功跟某个人打,会觉得这个对手好厉害。但是这个人其实在整个武侠世界的层级关系里边,是特别低的一个层级。然后再往上,比如说这个门派里边有几大护法、几个大王,主角跟他们打了半天也很费劲,再一层一层往上。这种叙事的层级关系就会给人有一种上层深不见顶,高不可攀的感觉。

大王请来的外援狼大人

所以我就想把这个妖怪洞塑造成一个层级特别繁复,甚至大王处于一种完全看不到的状态。这就会给人感觉这个妖怪洞、尤其大王是那种特别厉害的那种感觉。但最后里结局,即使看起来这么厉害的大王,在猪八戒面前也都不值一提,是随时可以被灭掉的。

这也是一种反讽吧,就是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看起来特别厉害的人,但他不一定有真本事。我们也不必太自卑,可以自信一点。我觉得每个小人物都有值得他自己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学术趴:是的。小猪妖最后回家的时候,看起来可能也是认清楚现实了。经历了那些事儿,然后觉得可能要走出大山去外面看一看。

於水:关于猪妖回家的那场戏,我们主要是这样设计的——就是前面的部分一直在讲猪妖的事业线。但他来自于哪里?他有父母吗?这其实也是大家关心的。而每一个打工人而言都要过年回家跟父母、家庭团聚。这也算是塑造打工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吧,所以我们也就把它写进去了。

其实一开始我们会觉得这场戏稍有点脱离主线,因为主线毕竟是一个因果关系勾连得特别紧叙事线,这场戏就好像突然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当初我在剧本上,这一块还是标红了的,想着将来可能会删掉。然后这场戏的内容最开始也是相对比较少的,只是小猪妖回到家,跟妈妈见面之后,和妈妈有一些对话。

小妖怪和妈妈的对话

但是大家看完剧本和分镜以后,都觉得这个是好东西,于是我就想着把它写得再丰满一点。我扩充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关于那个葫芦。那个葫芦是妈妈给他带水的葫芦,一开始我设计这个葫芦只是因为它好看——在造型上,小野猪身后背个小葫芦,然后再拿一杆红缨枪,特别符合我们对妖怪的想象。但后来到这场戏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借用一下葫芦这个道具,因为前面好像对它的强调很明显了。所以在这儿我就突然就想到了我妈妈小时候老逼我喝水,葫芦就是个水壶。


小妖怪的葫芦水壶

所以我就把这一段加了进去,让小妖怪在妈妈给他灌水壶的过程中,完成后边的那段对话,这场戏瞬间就足够丰富了,也算是一种起承转合吧。这场戏在小妖怪紧张的事业线的叙事里,加进了一些情感,一些中国家庭、母子之间的这种关系,让叙事的节奏也有所变化。尤其是在这里,叙事稍松了一下以后,紧接着下一场高潮戏就开始,能够立马产生对比,一下就把情感顶起来了。
 
学术趴: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突兀,但作为观众,其实就会觉得这个角色一下子就有血有肉了,他有自己的归处,也有妈妈和兄弟姐妹。 

於水:我们在最开始的分镜看片会的时候,《中国奇谭》的10位导演里中的徐宁导演,看到这段家庭戏以后,就说这场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场戏,我们看小猪妖可能还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但看到这场戏以后,马上就代入了。

一代入角色,后边小猪被打死的那一瞬间,就会觉得自己被打死了,所以会觉得特别的震撼。最后的结局再活过来,又会觉得特别温暖。所以这场戏角色的设定上,也完成了一个让观众代入的瞬间吧。

学术趴:您之前在官方的那个采访中提到的、这一场中妈妈拍手的那个设计,其实也让人觉得特别惊艳,当时我也想到了我妈妈。

於水:我在一些网络视频里看到过这个,但是我的妈妈没有这样的习惯。我的姥姥好像以前有过这种动作,是一种中国人才能懂的、外国人看肯定不懂的动作,所以这个细节我当时也是比较自然地就设计出来了。


陈廖宇老师特别欣赏这个,认为这个动作是精华,但是最后成片出来的感觉,我们觉得比看分镜的时候稍稍弱了一点点。我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到底是由于其他动作的信息量,或者说对白,才导致了感觉上的减弱——这个我觉得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等有时间了,我甚至可以写篇论文。

学术趴:回到最后的结局,很多观众都对于悟空打死了小猪妖、然后最后小猪妖又活过来了的这个结局印象深刻。有的观众认为这个结局设计得非常精妙,是故事主旨和人物塑造上的点睛之笔,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其实有一些观众觉得这个结局有点“强行大团圆”,很好奇当初您是如何构思这个结局的?是否最初就是这么设计的呢?

於水:说实话,最初的结局就是小妖怪被打倒在地,然后就结束了。但是我们当时的那个结局,画面还是很开放的,就是一棒子打下来,然后小野猪就倒在那儿,身上没有任何的伤口,给观众的感觉就是——“诶,他可能被打晕了”,是比较开放的一个结局。

但是后来我们在跟出品方、总导演、监制以及整个创作团队一起看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结局稍稍有点残忍。因为作品会想要让更多人看到和接受,包括少年儿童。大家对孙悟空的想象,普遍还是一种比较正面的形象,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让这个小猪活过来?当然,这个让小猪活过来的原因,也得确实要让人认同和信服才可以,所以我们就想到了现在这种结局,这应该是第二个方案。


小猪妖起来之后还要和孙悟空进行一段沟通。他们的沟通内容,其实也是想了一段时间的。总之现在这个结局我觉得看起来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你能从评论和弹幕里面,感受到大家是喜欢这个的。虽然也有部分人喜欢那个结局,但是我觉得就是观众的不同吧。观众永远是多元化的,你不可能说只要求观众喜欢一种结局,我觉得这挺好。但是我是觉得,这两个结局其实都处在我们的创作过程的范畴里的。动画的创作,中间也一定会有很多的调整。 

学术趴:这里问一个题外话,就是我们看到之前有评论提到,就是现在的结局其实还蛮有留白的空间的,这之后有可能进行拓展吗?

於水:看大家要是想看,我们就把它拓展下去,这个还没有想好。

学术趴:您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是想把《小妖怪的夏天》做成喜剧的,但是其实在很多观众看来,其中的一些片段虽然很搞笑,但是看完又会觉得心里五味杂陈,甚至有些桥段会有点想哭。在观看您之前的作品时,我也有类似的感觉。请问您这种特征是否是您在创作过程中,会特意去设计和刻画的呢?对于创作者来说,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的平衡动画作品中的趣味性和故事深度?

於水:我对喜剧的定位可能不是那种狭义的、那种纯搞笑或者是爆笑的喜剧,而是从气质上,我觉得起码片子一开始还是比较轻松活泼的一种感觉。无论是在画风上,还是台词上以及一些动作设计上,都还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很多人不是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吗?其实我们这个的感觉也是这样。我其实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点点这种悲剧情结吧。可能也是因为有些东西一旦讲深刻,就容易产生悲剧的感觉。我也是希望能通过喜剧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把一些我的想法传达给大家,产生一些所谓的共振吧。

一本正经地讲道理,我就会觉得太严肃了,所以我想给它一个喜剧的外壳。包括我之前的一些作品,我觉得也是这样,就是貌似轻松、搞笑、很好玩儿,但表达的主题,我觉得还是起码能让人有所回味和思考的吧。我希望作品不仅仅是在感官或者情绪上的一种刺激,还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能有一个回味的空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但至少我的创作方向一直是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学术趴:本片在美术上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一些带有国画特征的片段,听说老师你们在美术风格设计方面专门实验了很久,这方面能麻烦结合具体的片段和我们说一下其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吗?

於水: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们最开始的画风其实还不够国风,或者说还不够极致吧。其实最开始的风格确定好以后,我们画背景已经画了约1/5的工作量。然后给美影厂的老专家、速达厂长和总导演看的时候,大家就问能不能再有提高。

我回来之后,就找到了我们的美术总监莫矜。他是一位非常优秀、低调的美术总监,我们当时就说,看能不能研究一种完全推翻之前风格的画风。当然,这个所谓的画风主要是指背景和美术设计,因为造型是已经确定了的。

莫矜他从小学习国画,正好想实验一下国画在动画片中的表现方式。我们也受了一些启发,比如像早稻的画风,比如《雾山五行》《百鸟谷》,这些都是之前在动画中比较好地实现了国画效果的作品。然后我们在想,是否还有别的可能,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最后莫矜他实验了一段时间,做了出现在的这个画风。


还有武昊静宋晔,也是整个美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位成员。莫矜在设计好这个风格并画了一部分的背景之后,他们两位也承担了一些很重要的镜头的背景绘制工作。他们三位以及一些绘制其他镜头背景的成员们,我都非常感谢他们。

学术趴:《小妖怪的夏天》的配乐同样精彩,而此次负责配乐的,也是此前动画学术趴采访过的袁思翰老师。请问本片在配乐上,您是如何与袁思翰老师进行沟通、合作的?

於水袁老师不需要我给他很多建议,他拿出来东西就是好东西。当然,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我可能会告诉他一些细节的点,比如说这个音乐在什么地方起更好一点、这个场景我想要一个什么感觉等等。比如说最后孙悟空把小妖怪就从地上拽起来的时候,袁老师的想法可能不是现在这种温情的音乐。

孙悟空把小妖怪就从地上拽起来

虽然那一版的方案也很好,我也很喜欢,但后来我还是感觉这儿需要让大家感觉到更温暖一些,所以我就说能不能改得温情一点,就变成了现在这个音乐效果。我对他很放心,觉得直接就全交给他就行,包括最后高潮阶段的音乐,甚至包括片尾曲大家看上升字幕的时候的音乐,感觉都特别正,特别对。

学术趴:好,那我们接着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奇谭》作为网络动画,在播出后在各个平台都广泛传播,也得到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好评。我注意到老师您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关注到了网络动画会是中国动画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包括您之前的一些作品也是以此为契机之一诞生的。在您看来,从之前的那些作品到如今《中国奇谭》的《小妖怪的夏天》,这些年中国的网络动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於水: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网络动画相比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特征会比较明显,比如说,它的时长不受限制,而电视动画对一般时长还是有一些规定的。然后网络动画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手法也更自由一些。

但到了现在,我觉得所谓的网络动画和电视动画的区分也没有那么明确了,因为大家现在都叫剧集了嘛。现在B站上的动画,其实也完全可以放在电视上看。那现在中国的网络动画,仙侠的题材的、3D的好像更多一些,这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我觉得这挺好的,这证明我们动画行业能养活自己。

因为以前这种3D的、做得那么精细的动画,其实别说网络了,电视端可能都达不到。投资方愿意来投,就证明有这么多人愿意去看,我觉得这个趋势是挺好的,也很感谢这些大的网络平台,比如B站这次对我们的支持,也让我们这些创作者有机会充分自由的创作。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野草2023年度大课·早鸟特惠!


2022,我们的年度动画


动画人首选经典教材!单本购买/捆绑特惠均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